出汗是體溫調節的一種外在表現,主動出汗能讓人們全身感覺到舒適,而且也能達到強身健體效果。出汗過多、出汗太少或不出汗都是異常的情況,有的人稍微一動或吃飯時就會大汗淋漓,但有的人即使在高溫環境下也很少出汗,那這兩類人哪一種更健康呢。
出汗多和出汗少的人哪一種更健康?
1、出汗少的人
在大眾意識中認為出汗就能排毒,出汗少的人體內會有太多毒素,然而這是錯誤的想法。每個人的體質、年齡不同,出汗也是因人而異的,不能說出汗少就是身體不健康。有的人天生汗腺不發達,排汗量勢必比普通人少。汗腺異常的人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的,後者是受到代謝產物堵塞引起的。在炎熱天氣出汗少,身體怕冷以及畏寒的人屬於陽氣不足。身體虛弱不能正常排汗,使得體內多餘水分不能正常排出,從而加重濕氣。
2、出汗多的人
所處的環境溫度和濕度適宜,沒有做劇烈運動,但出汗量卻很多,這說明體內火氣旺盛。尤其是頸部、腰和頭部出汗量多,這種情況下需調理好身體,以免引起副作用。靜止狀態下,所處的環境溫度適宜,但出汗卻很多且伴有臭味,提示氣虛。若出汗時有失眠多夢、腰酸腰痛的情況,需警惕陰虛。另外肺氣不足的人也容易出汗,身體虛弱的人會不停的冒冷汗,不能為身體提供充足熱量,阻礙身體運行,減慢新陳代謝速度,從而引起排汗異常。除此之外,情緒過於激動、吃辛辣和太燙的食物以及精神過度緊張也會引起出汗。
如何才能養出一身汗?
1、主動出汗
身體出汗少的人可以多參加體育鍛煉,如快步走、慢跑或跳繩等,可使得身體主動出汗。但需控製運動量,並不是運動到大汗淋漓就是最好的,運動時以身體稍微出汗及氣喘為宜。
2、運動前喝杯熱水
每次運動前不妨喝杯熱粥或者熱水,能使得毛孔快速進入蓄汗狀態,然後再外出鍛煉能使得汗液快速流出。但運動後不能立馬衝澡或吹空調,避免使得濕邪通過毛孔進入體內。
3、合理用生薑
生薑可達到散濕暖脾胃效果,而且也促進排汗,不妨多喝生薑水來幫助排汗。另外也可以喝生薑紅棗水或生薑片泡水。
4、自我發熱
對於長時間坐著不動的人群,可以把暖寶寶或熱水袋放在膝蓋上,能讓身體自發生熱,增加排汗量。睡覺前也可以用40~43℃的熱水泡腳或泡澡,不僅僅能緩解一整天的疲勞感,而且也能促進排汗。另外,關掉家中的窗戶和空調,靜靜的坐在沙發上一個小時,同樣也能促進身體主動出汗。
溫馨提示
總的來說,無論是出汗少還是出汗多並不代表著身體異常。出汗多的情況下應多喝水,以免身體脫水。若持續性排汗多或排汗少,說明體質問題需做好調理工作。此外,每天要有15分鍾到30分鍾的日光浴,不僅能增強抵抗力,而且也利於身體出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