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腸炎顧名思義是出現在直腸部位的炎症,發病率最高的就是潰瘍性結腸炎,主要表現為直腸處不適、裏急後重、便秘或腹瀉以及出血等。直腸炎一直拖著不管易誘發多種並發症,常見的有貧血、瘺管和腸狹窄等,因此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應考慮手術治療,以免誘發並發症。
直腸炎是否會發生癌變?
通常直腸炎發生癌變的風險極低,不同類型的直腸炎,癌變風險也存在著差異。如果是潰瘍性直腸炎隻是累及直腸,癌變風險比較低,沒有必要年年做腸鏡監測;如果是廣泛性結腸炎、左半結腸炎,癌變風險稍微高一點,還需定期做腸鏡檢查,以便於及時發現癌變征兆。
直腸炎分為哪些類型?
1、感染性直腸炎
衣原體感染、生殖器皰疹、淋病等感染而誘發直腸炎。沒有注重飲食清潔,食物中可能攜帶誌賀氏菌或沙門氏菌,細菌跟隨食物進入體內而誘發感染。病原體會直接侵襲和損害腸黏膜,可產生大量腸毒素,從而造成腸道上皮細胞變性和壞死。
2、潰瘍性直腸炎
發生在直腸處的非特異性炎症,直腸黏膜以及黏膜下層易發生病變,從而生成糜爛和潰瘍。目前為止,潰瘍性直腸炎發病機製還並不是很明確,或許跟遺傳易感性有關,使得腸道菌群發生異常免疫反應,升高腸道黏膜通透性,降低屏障功能。
3、轉移性直腸炎
該病跟糞便轉流手術有關,常見於糞便轉流術後三年內。
4、放射性直腸炎
放射線可造成腸道組織凋亡,損害腸道保護屏障,造成腸道免疫失衡,打破菌群平衡,提高腸道感染風險。
5、嗜酸細胞性直腸炎
消化道嗜酸性粒細胞可釋放太多細胞毒性物質,造成不同程度的器官損傷,或是器官功能發生障礙,從而累及消化道,誘發直腸炎。
溫馨提示
直腸炎的病因不一樣,治療方法存在著差異。如果是感染性直腸炎,應積極抗炎、止瀉和補液;如果是炎症性直腸炎,需用灌腸劑或栓劑來緩解炎症。日常應遵循高蛋白質、高熱量、低脂、低纖維素的食物,拒絕喝酒,遠離辛辣刺激類食物。注重於肛周皮膚清潔和幹燥,大便結束後需用溫水清洗,也可以選擇合適比例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。與此同時應加強鍛煉,做到勞逸結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