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柱在體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生理功能,被稱為第二生命線。一旦脊柱受到損傷,就會影響大腦發揮功能,四肢活動受到限製,以至於癱瘓。成年人脊柱共有26節脊椎骨所組成,柔軟又堅韌,不同的脊髓骨易發生不同的病變,其症狀也存在著差異。
脊椎骨易出現哪些病變?
1、顱椎
頸椎最上兩節跟頭部相連,因為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比較特殊,所以被稱為顱椎,維持著最基本的點頭或搖頭動作。該區域常見的疾病是斜頸和寰樞關節脫位,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、肢體麻木、頸部傾斜、靈活性變差等;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吞咽無力,走路時搖晃,呼吸功能衰竭等。
2、頸椎
頸椎是最為重要的結構,維持頭部位置和視線,承擔著頸部屈伸和旋轉動作。分布在椎管中的頸脊髓,作用是傳導自主神經,掌控著四肢感覺和運動。頸椎退變加重,如椎間盤突出、椎體骨刺、頸椎不穩定等,壓迫神經結構而引發的一係列症狀,則被稱為頸椎病,表現為手腳麻木、肌肉麻痹和無力、走路不穩等。
3、胸椎
胸椎由頭端到尾端慢慢增大,因此椎骨承受的負擔重。胸椎和胸骨、肋骨相連而生成胸廓,保護著大血管、心髒和肺部。雖然胸椎後方背背部肌肉所保護,但長時間坐著可使得胸椎逐漸後凸,易造成肌肉疲勞無力,導致胸椎曲度增大。
4、腰椎
腰椎是重要的承重處,活動度較大。長期伏案工作、不良的坐姿等可破壞腰椎間盤纖維環,促使髓核組織由破裂處脫出,從而刺激或壓迫相鄰神經,造成腰部疼痛、肢體麻木等,甚至導致大小便障礙。韌帶肥厚和骨質增生等生理結構發生退變,椎管狹窄出現在腰椎,從而壓迫神經,引發一係列症狀。
5、骶尾
骶骨呈現到三角形,連接著骨盆和腰椎,跟髂骨生成骶髂關節;尾骨相當於退化的尾巴,支撐著肛周韌帶和肌肉。由於受到外傷、韌帶損傷,或是骶管內占位、炎症等可造成骶尾痛。跌倒坐著時骶尾部直接撞擊地麵,造成尾骨或遠端骶骨骨折,坐著時骶尾部感覺到疼痛。
溫馨提示
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、總是低頭用手機均會傷害頸椎,所以應減少低頭時間。端正好坐姿和站姿,多做小燕飛和遊泳的動作,這樣能鍛煉背部肌肉,有效保護胸椎。脊柱異常時應選擇正規醫院檢查和治療,不可隨意按摩。